|
暮春三月南豐行(下集)
文/孫春亭
之六:洽灣,心靈的故鄉(xiāng)
14日一早我們掃祭歸來,南豐原政協(xié)主席、南豐縣古村落保護協(xié)會會長李履才,南豐縣人大副主任饒愛華,以及古村落保護協(xié)會的幾位朋友已經(jīng)等候在我們下榻的國安賓館——上午我們要去南豐洽灣(古稱漯溪)船形古鎮(zhèn)游覽觀光。
洽灣已被國家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古鎮(zhèn)名錄 。古鎮(zhèn)距南豐縣九公里。
饒愛華主任犧牲星期天休息的時間,親自開車陪我們前往。
洽灣古鎮(zhèn)依山面水,坐北朝南,67幢元、明、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筑,古香古色,風格各異。
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胡氏宗祠,占地面稱1600平方米,落地柱就有256個,其建筑“氣勢渾宏,雄偉壯觀,美輪美奐”,堪稱“江南第一祠”。
煙雨飄渺之中我們走進洽灣,一睹船形古鎮(zhèn)的風采。
我們穿過幽幽古巷,了解船形古鎮(zhèn)的來歷,欣賞修舊如舊的古宅;我們走進胡氏祠堂,賞視祠堂里斑剝的門版和風蝕的柱礅,傾聽胡氏家族的傳奇故事;我們駐足臨河茶店,品一品這小店的芳茗。李履才會長為這小店寫下的匾額《一碗茶》遒勁而靈動,自然成為我們議論的話題。
蒙蒙細雨越發(fā)增添游興。我們走在巨船的“船板”上——臨鎮(zhèn)沿河新建的木板路,聽滄浪之水若琴瑟彈奏,聲韻悠悠;望煙雨青山如水墨洇染,如詩如畫。游人中的紅衣花傘時隱時現(xiàn),遠遠望去如同霧里看花……
“美了美了醉了醉了”!
此時我忽然覺得此景似乎在夢里見過:這豈不是夢繞魂牽的心靈故鄉(xiāng)嗎!
遂調寄《虞美人》填詞以抒情懷。詞曰:
依山面水民宅老,古鎮(zhèn)容顏俏。香樟神石系仙船,胡氏宗祠深厚傲江南。
流如舞袖嬌娥靚,煙雨琴音漾。夢中常有逐瓊瑤,今把醉心長向漯溪拋。
之七:老宅守望者之痛 15日上午,在南豐古村落保護協(xié)李履才會長等諸朋友們的陪同下,我們又赴付坊鄉(xiāng)港下村訪問。
港下村座落在武夷山一隅盆地,海拔450米之高,是由三個自然村組成的,當?shù)赜小半u鳴兩?。ń?、福建?。曍炄h(江西南豐、廣昌,福建建寧)”之說。
港下村己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。緣千年古柏和涓涓溪流,這里靈性深蘊,天然清新。民居依山而建,錯落有致,至今仍然保存著十幾幢明清建筑。村前大小不一的水塘水田植蓮種稻。遠遠望去,儼然一幀樸素的山水畫。
今天,受現(xiàn)代商業(yè)文明的沖擊,村里的年輕人經(jīng)受不住當代燈燈酒綠的誘惑,一個個都擠向山外擠向繁華的都市了。使原本清靜的山村愈發(fā)靜寂,甚至清冷孤獨。留守古宅的老人足可為證。
從山下到港下村,驅車蜿蜒六公里山路,我們走進了這偏遠的古村。
或許是陣雨剛過,濕濡濡的老屋如同守望老人,伸吟著滴下淚珠。有些老屋似乎是再也經(jīng)受不住風雨的侵蝕,椽檁已經(jīng)坍塌下來……
我敢說:如果不盡快妥善處理,再有幾場風雨,這些古建筑會坍塌得更甚!
村黨支書記帶我們走進了一座已經(jīng)鎖門閉戶的空宅。
這是一處保存尚好的古宅。南豐古村落保護協(xié)會的劉裕黎理事前些時候曾經(jīng)來過這里調研,她給我們講述了這座古宅主人的故事。
主人是一雙年老力衰的夫婦。老夫已近90歲,老婦也有八十三、四歲了。夫妻相依為命守望著這座老宅。幾個兒女都在山外打拼,省吃儉用都已經(jīng)在城里購置了房屋,安了新家。但二老卻執(zhí)意拒絕搬出深山搬出老屋,他們說看不上兒女住的“火柴盒”,也不愿兒女在城里住。他們常常坐在老宅之前,呆呆地注視著那條通往山下的小路,只盼著兒女們有一天能回到山里,回來打理好他們家的蓮塘稻田,回來管好祖宗留下來的老房子。
隨著年齡增長,二老生活越來越艱難了,甚至老婦有時還要上山坎柴。劉理事告訴我,那次來訪時,二老哀求地望著我們說:“你們能幫著說服子女回到我們身邊,我們千恩萬謝,磕幾個響頭也值!”
但是,子女依然沒有回到這古老的山村,而老翁卻在前些時候永遠地走了。
孩子摯意把母親接到城里。
山里留下了這一座空宅。
這故事讓我的心酸酸的。我為沒能等來子女陪伴而去的老翁深感遺憾;為能下山與子女團聚的老嫗感到欣慰 ;為這處空空的老宅又感到惋惜。
我望著這片古宅,望著能引領游子踏上回鄉(xiāng)之路的天燈,朦朧中似乎看見老人那一雙眼晴正凝視著通住山下的路……
在這條路上,許多人走出深山,雖然走出了許多成功或輝煌,但也有不少人走失了鄉(xiāng)愁!
有詞《菩薩蠻·寄老宅守望者》為記:
祠堂古宅閑臨水。門窗半是青苔被。今日又山暝,身心霜雪凝。
天燈空佇立。孤鳥村林泣。老眼已枯干,不聞游子還。。
之八:石郵:純粹原始的古儺之鄉(xiāng)
15日下午,我們一行又來到三溪鄉(xiāng)石郵村。
石郵村的祠堂廟殿保存完整,古韻猶存。其中明代建筑29幢,清代建筑17幢,令人流連往返。而更讓人嘆為觀止的卻是這里的儺舞。
據(jù)載,石郵古儺歷史悠久,古樸神秘,內容形式獨具特色,保持了古儺的“純粹性和原始性”,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,被譽為“中國古代舞蹈的活化石”。
記得2014年我第二次訪問南豐的時候也曾走進石郵,正巧趕上北京舞蹈學院的學子們在“儺神廟”前學跳儺舞。任正先生說他幾次到這里都沒遇上。他說我有眼福,讓我走進廟堂一睹“儺儀”的舉行。
儺袖廟前擠滿了觀賞者。當?shù)氐膬枥先私痰谜J真,學子們跳得賣力。雖沒著盛裝沒戴面具,樸拙的舞姿依然動人。我擠在一邊觀看,也見到不少游客偷偷地模仿。
儺神廟是眾神(面具)棲息之地,是舉行儺儀的主要場所。此次前來我們還見到了儺神廟的“頭人”吳義勝,他曾作為石郵儺舞的領班,闖過大市面。
我們再次在儺神廟前合影留念。此次拍照與我們同框的還有幾個小朋友,或許他們中有可能成為跳儺的后起之秀吧!
據(jù)載,石郵儺班不僅登上過北京國家大戲院、北京舞蹈學院的大舞臺,而且代表南豐出訪過法國、日本、韓國,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。這正應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:“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”。
作為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,儺舞已成為當?shù)氐膫骷覍殹?/strong>
據(jù)網(wǎng)絡最新報道,儺文化已經(jīng)走進南豐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,他們排練的《我跟阿公學跳儺》光彩照人!
遂調寄《河瀆神》以頌石郵儺舞:
起舞盛施妝,勢雄步壯形昂。走街串巷逐災殃,盡展行儺癡狂。
何懼熊羆流疫抵,驅妖高舉鞭辟。天下陰霾消避,桔鄉(xiāng)花艷馨溢。
之九:新城留有古樟香
南豐縣治所古鎮(zhèn)琴城。
而新城則是在數(shù)十座村莊的土地上,沐浴著變革的春風春雨欣欣然生長起來的。
多姿多彩的建筑和扶疏搖曳的花木,盡情描繪著新城的風光;寬闊的馬路與時尚的華燈,串連延伸著如詩如畫的遠方……
我喜歡新城的一街一巷,喜歡這里的一花一木!
而我更喜歡新城之中兩株與馬路相映生輝的古老樟樹!
據(jù)說,這是當?shù)卦趧?chuàng)建這片新城時匠心獨運、精心設計留下來的,顯示著一代人對鄉(xiāng)村古樹的寬容與尊重。
樟樹又名香樟樹、景觀樹等。初夏之際盛開黃綠色的花朵,夏秋時節(jié)生出綠油油的果實。香樟樹還有“幸福樹”的寓意:家有小女降生,父母便為其栽種一株樟樹苗,謂之“出生禮”;待女兒長大出嫁時,便砍伐樟樹做一雙樟木箱子當嫁妝,箱子里面裝有絲綢,祝愿女兒女婿長相廝守。
“樟管人丁水管財”。
走訪南豐鄉(xiāng)村,可以見到每個村莊的水風口大都有棵根深桿壯的香樟樹,寬大的樹冠厚厚的綠蔭,為當村民擋風遮雨,陪伴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。
因此,當?shù)匕傩找曄阏翗湟步小帮L水樹”!
城市的打造,尤其馬路的拓展是現(xiàn)代文明飛速發(fā)展的標志,它逢山削山遇水搭橋,一路高歌猛進,霸氣十足。而面對這兩株古樟,路卻是頓生溫情,柔柔地側了側身從樹旁繞了過去。
因為這兩株樟樹有著豐厚的歷史記憶,已經(jīng)成為當?shù)氐奈幕鍖殹?/strong>
那株地勢低的,端坐于石砌的方池,樹身雖已大半截埋去,而枝桿依然舒展,新葉依然翠綠;
那株地勢高的,四周則筑起兩道城牆,護衛(wèi)著樹的根與土,古樟越發(fā)蒼勁雄威。!
古樹神姿立,樟香四處飄。
這兩株樟樹似乎也懂的感恩,象一位博學的老者,熱情地張開臂膀擁抱現(xiàn)實,同天南地北的客人打著招呼,敘說著曾鞏故鄉(xiāng)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。
古香樟與當今的車水馬龍和諧相處,相映成輝,攜手在南豐新城編織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留下了令世人足可仰羨的時代痕跡。
2019年4月
攝影/任正、丁曉安 編輯制作/饒愛華 |
|
南風網(wǎng)絡科技 www.nf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