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夜福利视频网站,日本不卡一区在线观看,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,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

        
        

            1.    手機版




              下載客戶端后,掃描左側(cè)二維碼快速訪問本站
            2.       官方微信
              南豐圈官方微信公眾賬號
              添加方式:
              1、搜索:微信號(nf_quan)
              2、掃描:掃描左側(cè)二維碼
              及時獲得南豐信息盡在 "南豐圈"
            3.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

              毒毒視頻認證
              發(fā)表于: 2019-5-20 14:42:50 | 只看該作者 |只看大圖 |倒序瀏覽

                江西日報記者 溫凡
                文/圖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曾鞏雕像
               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鮮為人知的一個,現(xiàn)代人很少讀過他的詩文;
                他被朱熹尊為“醇儒”,深得歐陽修賞識,王安石、蘇東坡對他敬佩有加;
                自1019年誕生至今,他的名字已被仰望近千年的時光。在恍恍惚惚的歲月長河里,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清瘦而堅定的身影,以及他身上的符號:好人、好官、好文章。
                他是曾鞏,字子固,號南豐先生。
                面對屢屢落榜的失意和接踵而來的磨難,曾鞏沒有消沉頹廢。反而以一份忍耐退守的人生態(tài)度、平和勤謹?shù)奶幨婪绞剑删土艘欢紊硖庎l(xiāng)野、名比天高的傳奇
                天禧三年(1019年),是一個波瀾不驚卻暗流涌動的年份。宋真宗將第六子趙受益立為太子,就是日后的仁宗皇帝,也是民間流傳甚廣的“貍貓換太子”當事人。這一年,58歲的寇準接任宰相,31歲的范仲淹被授官從八品秘書省校書郎,13歲的歐陽修已經(jīng)獲得了“奇童也,他日必有重名”的美譽。
                這一年,臨川縣尉曾易占喜得貴子,取名曾鞏。他自然不會想到,在往后的歲月里,兒子竟然會和這些大人物有著各種交集。
                曾鞏在少年時分就顯示出了才華天賦?!端问贰ぴ杺鳌酚幸欢芜@樣的文字:“生而警敏,讀書數(shù)百言,脫口輒誦。年十二,試作《六論》,援筆而成,辭甚偉。甫冠,名聞四方。”由于年代的久遠,已經(jīng)找不到“辭甚偉”的《六論》,但從其18歲那年寫的一則游記《游信州玉山小巖記》中,依舊能夠讀到曾鞏的意氣風發(fā)和文字功底。對曾鞏文化頗有研究的南豐縣博物館館長王永明告訴記者,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曾鞏最早的文章。
                景祐三年(1036年),18歲的曾鞏命運開始急轉(zhuǎn)直下。他與同父異母的兄長曾曄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而歸,回家后得知父親已因被誣去職丟官。之后連續(xù)經(jīng)歷了貧病交加、父親去世等艱難時日,最終在時任洪州(今南昌)太守劉沆的資助下,和兄長一起,帶著4個弟弟、9個妹妹回鄉(xiāng)躬耕壟畝,開始了長達10年的耕讀歲月。
                這期間,他和兄弟們又結(jié)伴參加了兩次科考,依舊雙雙落榜。南宋著名史學家王明清在他的《揮麈后錄》中記載了這樣一首打油詩:“三年一度舉場開,落殺曾家兩秀才。有似檐間雙燕子,一雙飛去一雙來?!闭f的就是曾鞏兄弟屢屢考場失意后,來自同鄉(xiāng)人的冷嘲熱諷。
                從18歲首考落榜到39歲考中進士,整整21年間,曾鞏經(jīng)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。但他的名聲和才氣,卻傳遍京城,他的文章被廣為傳閱。其中緣由,離不開一段京城往事。
                慶歷元年(1041年),23歲的曾鞏再次赴京趕考。他給當時文壇泰斗級人物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《上歐陽公書》,并附上了雜文時務(wù)策兩篇,表達政見。文章深得歐陽修的歡喜,回信“其大者固已魁壘,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”,充分肯定了曾鞏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(shù)性。在備考期間,曾鞏還結(jié)識了一位比自己小兩歲的同鄉(xiāng)考友,兩人相見恨晚。從詩文中可以看出那份喜悅之情:“憶昨走京塵,衡門始相識。疏簾掛秋日,客庖留共食。紛紛說古今,洞不置藩域?!边@位考友,便是日后名動天下的王安石。
                隨著與歐陽修、王安石等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們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交流,回到鄉(xiāng)野的曾鞏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和科舉考試的失敗而萎靡不振,而是始終堅守著健康、積極的心態(tài),面對現(xiàn)實。并且,開始以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、更加深邃的思想去看待自身的種種際遇,思考國家與個人的命運,寫出了一批傳世精品,包括《墨池記》《擬峴臺記》等等。
                落寂不失志,落選不放棄,曾鞏終于等來了出人頭地的那一天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39歲的曾鞏上榜,他的弟弟曾牟、曾布,堂弟曾阜,妹夫王無咎、王彥深也同科考中。這還只是開端,幾年后,弟弟曾宰、曾肇,妹夫關(guān)景暉,侄子曾覺先后考中進士。
                一門十進士。在窮困的大家庭中,涌現(xiàn)如此之多的人才,堪稱奇跡。始終背負著責任和壓力的曾鞏,便是這個奇跡背后的推手。
                宋元明清800余年,南豐先生一直備受推崇,其作品入選篇目一度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,近百年來卻突然沉寂,直到一件藏品橫空出世,再度驚艷世間
                明代中葉的文壇,曾經(jīng)興起一個著名的文學流派“唐宋派”,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茅坤。他編纂了一部164卷的大部頭作品,命名為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,這是“唐宋八大家”的稱謂首次出現(xiàn)。而曾鞏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蘇軾、王安石等人并稱,進入中國古代最優(yōu)秀的散文家行列,從此流傳后世,數(shù)百年不衰。
                在后人眼里,八位大家的座次有過調(diào)整,其中起伏最大的就是曾鞏。茅坤的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中,只有兩人的文章入選篇目在百篇以下,蘇洵60篇,曾鞏87篇,曾鞏排名倒數(shù)第二。而到了清康熙年間,著名學者張伯行的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中,共選錄八大家的文章316篇,唯一一位入選篇目超過百篇的就是曾鞏,計128篇,數(shù)量遠遠超過其他七人,獨居榜首。
                張伯行毫不掩飾自己對曾鞏文章的喜歡:“南豐先生之文,原本六經(jīng),出入于司馬遷、班固之書,視歐陽廬陵幾欲軼而過之,蘇氏父子遠不如也?!贝笠馐窃柕奈恼吕^承了司馬遷、班固的文章傳統(tǒng),蘇氏父子三人遠不如他,甚至快要超過歐陽修的成就。
                不僅張伯行獨尊曾鞏,即便在曾鞏當時所處的北宋,南豐先生的文章已經(jīng)是名震朝野。首先來看歐陽修的評價,他不僅當面告訴曾鞏“過吾門者百千人,獨于得生為喜”,還在贈給友人的詩中提及:“吾奇曾生者,始得之太學。初謂獨軒然,百鳥而一鶚。”大致意思就是,曾鞏是自己所有學生中最出眾者,沒有之一。
                王安石對曾鞏更是倍加推崇,他在《贈曾子固》中寫道:“曾子文章眾無有,水之江漢星之斗?!痹谫浗o友人的一則《答段縫書》中提及:“鞏文學論議,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?!敝卑椎乇硎荆谧约核械呐笥阎?,文章水平之高無人能夠與之匹敵。即使狂放自傲的蘇軾,對曾鞏也是欽佩不已:“曾子獨超軼,孤芳陋群妍。”
                歐陽修、王安石、蘇軾都是北宋文壇、政壇上極有影響的人物,對于年屆不惑才考中進士、大半生窮困潦倒的曾鞏,他們自然用不著阿諛奉承。因此,他們的評價應(yīng)該是中肯且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。這點與《宋史·曾鞏傳》的評價頗為相符:“立言于歐陽修、王安石間,紆徐而不煩,簡奧而不晦,卓然自成一家,可謂難矣?!庇纱耍覀円部梢岳斫?00多年后張伯行對南豐先生的推崇之舉了。
                然而,令人費解的是,經(jīng)歷了800余年的推崇之后,曾鞏在近百年來突然被冷落,以至于網(wǎng)絡(luò)上還曾經(jīng)存在某種質(zhì)疑:曾鞏入選唐宋八大家是不是有點勉強湊數(shù)的成分?
                對此,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是這樣理解的:近代以來,西方的散文觀念慢慢滲入,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散文的概念。西方的散文主要指美文,就是記敘、抒情、寫景等純文學的文章。而中國古代散文概念則較寬泛,政論文、說理文、甚至說明文,只要寫得條理清晰,文字通脫精煉,內(nèi)容充實,有一定的藝術(shù)性,都算是文學領(lǐng)域中的散文。這些文體,有的看起來比較枯燥、沉悶。曾鞏的文章雖平實有據(jù),但讀起來沒有多少美感和趣味性,因而逐漸淡出現(xiàn)代人的視線。
                富有戲劇性的是,在沉寂了數(shù)十年之后,曾鞏突然再度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。2009年11月,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舉辦了一次拍賣會,其中一幅僅124字的書法作品以1.08億元的成交價,創(chuàng)下了國內(nèi)書畫作品首次過億元的歷史紀錄,并在2016年再次亮相時身價上調(diào)至1.8億元。
                這幅作品就是曾鞏的《局事帖》。
                默默無聞將近百年的南豐先生,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驚艷世間。
                文名太盛掩功名。當拂去歷史的塵埃,能夠清晰地看見,無論是館閣十年的修史經(jīng)歷,還是轉(zhuǎn)徙七州的地方為官生涯,曾子固均留下了可圈可點的政績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嘉祐五年(1060年),經(jīng)歐陽修舉薦,曾鞏赴京擔任史館館職,從事史籍編校工作。
                宋代承襲唐朝體制,設(shè)有人才儲備、圖書管理及作史的專門機構(gòu),名為崇文院,下設(shè)昭文館、史館、集賢院和秘閣,因三館和秘閣都在院內(nèi)辦公,亦稱館閣。曾鞏任職館閣將近十年,并不是焚香清坐、枕書而眠那般的逍遙自在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曾鞏在這期間考證、???、整理的史書古籍多達數(shù)十種。譬如《李白詩集》從770余首增加到千首,《戰(zhàn)國策》從22篇增加到33篇。
                治學嚴謹?shù)脑栠€有一個習慣,每整理完一書,他都認真作序。并且在書序方法中首開先河,不僅記錄和介紹該書情況,還將史評融入其中,對書中某一種偏向和缺失,進行論證和評議。每篇序文,輔以曾鞏原本淵博的學識和精妙的文筆,竟然都成了散文精品。清代散文家方苞直言:“用此知韓、柳、歐、蘇、曾、王諸文家,序列古作者,皆不及于固?!?br />   熙寧二年(1069年),發(fā)生了一起大事件。曾鞏的摯友王安石發(fā)起了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(guī)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,這就是“熙寧變法”,又被稱為“王安石變法”。同年,曾鞏請求外任,調(diào)任越州(今浙江紹興)通判。由此,開始了長達12年的地方官任職經(jīng)歷。
                熙寧四年(1071年),曾鞏調(diào)任齊州(今山東濟南)知州,開始全面主政一方。他除盜肅霸、治水患、興修水利工程,贏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名聲。當?shù)厝嗽谇Х鹕浇ㄔ?,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。今天,我們在濟南大明湖入口處,還能看到矗立的一面青石墻壁,上面鐫刻的,就是曾鞏任職時留下的一個個故事。
                主政齊州,曾鞏不僅體現(xiàn)了超強的施政能力,還寫下了大量的詩文作品。在《元豐類稿》一書中,所收錄的作品寫于齊州知州任上的文章有10余篇、詩70余首(占全部詩作數(shù)量的1/6),其中題詠濟南風物勝景的有五六十首。透過這些數(shù)據(jù),我們依稀可以看見曾鞏處理完政事后,泛舟大明湖,與友人吟詩誦詞的愜意和暢然。
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齊州是曾鞏人生中的一段詩意時光,那么,在洪州主政時,他迎來了最為快意的日子。熙寧九年(1076年),曾鞏從襄州(今湖北襄陽)轉(zhuǎn)任洪州。
                自39歲考中進士后赴京任職,時隔18年重新踏上故土,曾鞏感慨萬千。他在《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(jié)推》的詩中寫道:“憶昔江西別子時,我初折腰五斗粟。南北相望十八年,俯仰飛光如轉(zhuǎn)燭?!痹诤橹萑紊?,時任饒州(今鄱陽)知州的曾布、在京城任職館閣的曾肇分別趕到洪州,三兄弟有了一次難得的聚會。
                在這次相聚中,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,就是被宋代理學家朱熹評價為“本朝婦人能文者,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”的魏夫人。李易安就是李清照,魏夫人名叫魏玩,曾布的妻子。曾鞏三兄弟相見甚歡之際,在場的魏玩作聯(lián):“金馬并游三學士,朱幡相對兩諸侯?!辈粌H非常貼切地把三人的身份概括,還給千年后的人們,留下了一個身臨其境般的快意畫面。
                正如享受詩意時光之際還能把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一樣,兄弟之間的快意并沒有松懈政事。主政洪州期間,曾鞏同樣深得百姓愛戴。史料記載了兩個事例,抗瘟疫和擁軍不擾民。曾鞏剛到任就遇上一場瘟疫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請專門醫(yī)生對癥下藥、開放官舍安置等等,使眾多軍民的生命得到救治。時年有軍隊過境,朝廷要求安排上萬軍隊的食宿,曾鞏將洪州劃分成幾個區(qū)域,準備好住房、糧草、灶具,讓軍隊安心食宿,絲毫沒有驚擾當?shù)匕傩铡?br />   12年間,曾鞏歷任齊、襄、洪、福、明、亳諸州地方長官,均有建樹??墒?,這樣一個廉潔奉公、勤于政事、關(guān)心民間疾苦、深受百姓擁戴的地方官,卻始終沒能得到重用。究其原因,從《宋史·曾鞏傳》中可以找到答案:“呂公著嘗告神宗,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,政事不如文章,以是不大用云?!?br />   全力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呂公著,自然不會愿意王安石的莫逆之交更堪大用。但是,他在皇上面前找的這個理由,卻讓曾鞏沒能得到更大的才華施展機會。受此影響,人們只知其文章,不知其政績,他那能臣干吏的卓越才干,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。
                元豐六年(1083年),65歲的曾鞏與弟弟曾布、曾肇持母喪而歸時,在江寧府(今南京)因病去世。期間,已被罷職的王安石多次前往探望,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時刻。
                再過幾個月,就是曾鞏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。屆時,南豐先生的家鄉(xiāng)自然是群賢畢至、共襄盛舉。今天的我們,應(yīng)該用怎樣的方式,來對先生做一個最好的紀念?
                撫州文昌橋頭,有一方鮮為人知的所在隱于鬧市之間。這是1600余年前,一代書圣王羲之在撫州為官的歷史留痕——王右軍墨池。
                進入院落里面,能夠看到一塊立在石龜之上的碑文,上面刻的正是《墨池記》:“……羲之之書晚乃善,則其所能,蓋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豈其學不如彼邪?則學固豈可以少哉!況欲深造道德者邪……”從先人書法成就說到學習的用功,再延伸到當代為人為文為學更應(yīng)勤修道德的感慨。近千年時光流轉(zhuǎn),我們依舊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先生的良苦用心。
                院外熙熙攘攘,院內(nèi)芳草萋萋,絲毫掩蓋不住短短數(shù)百文字傳遞的厚重。站在碑文前,靜靜地讀,細細地品,真切地體會南豐先生的善良和堅守,油然而生一份崇敬。
                也許,記住先生的名字,研讀先生留下的傳世佳作,觸摸先生的人生和思想,像先生那樣做人、做事、做官、做文章,就是對先生最好的紀念。
                相信下一個千年,南豐先生還將伴著我們,繼續(xù)前行。
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馮星星
                版權(quán)所有Copyright © 2000-2018
                江西日報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            千年曾鞏(江西日報文化贛鄱·聚焦)
                想看更多新聞?快點我下載吧
                江西日報記者 溫凡
                文/圖
                曾鞏雕像
               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鮮為人知的一個,現(xiàn)代人很少讀過他的詩文;
                他被朱熹尊為“醇儒”,深得歐陽修賞識,王安石、蘇東坡對他敬佩有加;
                自1019年誕生至今,他的名字已被仰望近千年的時光。在恍恍惚惚的歲月長河里,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清瘦而堅定的身影,以及他身上的符號:好人、好官、好文章。
                他是曾鞏,字子固,號南豐先生。
                面對屢屢落榜的失意和接踵而來的磨難,曾鞏沒有消沉頹廢。反而以一份忍耐退守的人生態(tài)度、平和勤謹?shù)奶幨婪绞?,成就了一段身處鄉(xiāng)野、名比天高的傳奇
                天禧三年(1019年),是一個波瀾不驚卻暗流涌動的年份。宋真宗將第六子趙受益立為太子,就是日后的仁宗皇帝,也是民間流傳甚廣的“貍貓換太子”當事人。這一年,58歲的寇準接任宰相,31歲的范仲淹被授官從八品秘書省校書郎,13歲的歐陽修已經(jīng)獲得了“奇童也,他日必有重名”的美譽。
                這一年,臨川縣尉曾易占喜得貴子,取名曾鞏。他自然不會想到,在往后的歲月里,兒子竟然會和這些大人物有著各種交集。
                曾鞏在少年時分就顯示出了才華天賦?!端问贰ぴ杺鳌酚幸欢芜@樣的文字:“生而警敏,讀書數(shù)百言,脫口輒誦。年十二,試作《六論》,援筆而成,辭甚偉。甫冠,名聞四方?!庇捎谀甏木眠h,已經(jīng)找不到“辭甚偉”的《六論》,但從其18歲那年寫的一則游記《游信州玉山小巖記》中,依舊能夠讀到曾鞏的意氣風發(fā)和文字功底。對曾鞏文化頗有研究的南豐縣博物館館長王永明告訴記者,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曾鞏最早的文章。
                景祐三年(1036年),18歲的曾鞏命運開始急轉(zhuǎn)直下。他與同父異母的兄長曾曄首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而歸,回家后得知父親已因被誣去職丟官。之后連續(xù)經(jīng)歷了貧病交加、父親去世等艱難時日,最終在時任洪州(今南昌)太守劉沆的資助下,和兄長一起,帶著4個弟弟、9個妹妹回鄉(xiāng)躬耕壟畝,開始了長達10年的耕讀歲月。
                這期間,他和兄弟們又結(jié)伴參加了兩次科考,依舊雙雙落榜。南宋著名史學家王明清在他的《揮麈后錄》中記載了這樣一首打油詩:“三年一度舉場開,落殺曾家兩秀才。有似檐間雙燕子,一雙飛去一雙來。”說的就是曾鞏兄弟屢屢考場失意后,來自同鄉(xiāng)人的冷嘲熱諷。
                從18歲首考落榜到39歲考中進士,整整21年間,曾鞏經(jīng)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。但他的名聲和才氣,卻傳遍京城,他的文章被廣為傳閱。其中緣由,離不開一段京城往事。
                慶歷元年(1041年),23歲的曾鞏再次赴京趕考。他給當時文壇泰斗級人物歐陽修寫了一封自薦信《上歐陽公書》,并附上了雜文時務(wù)策兩篇,表達政見。文章深得歐陽修的歡喜,回信“其大者固已魁壘,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”,充分肯定了曾鞏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(shù)性。在備考期間,曾鞏還結(jié)識了一位比自己小兩歲的同鄉(xiāng)考友,兩人相見恨晚。從詩文中可以看出那份喜悅之情:“憶昨走京塵,衡門始相識。疏簾掛秋日,客庖留共食。紛紛說古今,洞不置藩域。”這位考友,便是日后名動天下的王安石。
                隨著與歐陽修、王安石等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們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交流,回到鄉(xiāng)野的曾鞏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和科舉考試的失敗而萎靡不振,而是始終堅守著健康、積極的心態(tài),面對現(xiàn)實。并且,開始以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、更加深邃的思想去看待自身的種種際遇,思考國家與個人的命運,寫出了一批傳世精品,包括《墨池記》《擬峴臺記》等等。
                落寂不失志,落選不放棄,曾鞏終于等來了出人頭地的那一天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39歲的曾鞏上榜,他的弟弟曾牟、曾布,堂弟曾阜,妹夫王無咎、王彥深也同科考中。這還只是開端,幾年后,弟弟曾宰、曾肇,妹夫關(guān)景暉,侄子曾覺先后考中進士。
                一門十進士。在窮困的大家庭中,涌現(xiàn)如此之多的人才,堪稱奇跡。始終背負著責任和壓力的曾鞏,便是這個奇跡背后的推手。
                宋元明清800余年,南豐先生一直備受推崇,其作品入選篇目一度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,近百年來卻突然沉寂,直到一件藏品橫空出世,再度驚艷世間
                明代中葉的文壇,曾經(jīng)興起一個著名的文學流派“唐宋派”,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茅坤。他編纂了一部164卷的大部頭作品,命名為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,這是“唐宋八大家”的稱謂首次出現(xiàn)。而曾鞏,與韓愈、柳宗元、歐陽修、蘇軾、王安石等人并稱,進入中國古代最優(yōu)秀的散文家行列,從此流傳后世,數(shù)百年不衰。
                在后人眼里,八位大家的座次有過調(diào)整,其中起伏最大的就是曾鞏。茅坤的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中,只有兩人的文章入選篇目在百篇以下,蘇洵60篇,曾鞏87篇,曾鞏排名倒數(shù)第二。而到了清康熙年間,著名學者張伯行的《唐宋八大家文鈔》中,共選錄八大家的文章316篇,唯一一位入選篇目超過百篇的就是曾鞏,計128篇,數(shù)量遠遠超過其他七人,獨居榜首。
                張伯行毫不掩飾自己對曾鞏文章的喜歡:“南豐先生之文,原本六經(jīng),出入于司馬遷、班固之書,視歐陽廬陵幾欲軼而過之,蘇氏父子遠不如也。”大意是曾鞏的文章繼承了司馬遷、班固的文章傳統(tǒng),蘇氏父子三人遠不如他,甚至快要超過歐陽修的成就。
                不僅張伯行獨尊曾鞏,即便在曾鞏當時所處的北宋,南豐先生的文章已經(jīng)是名震朝野。首先來看歐陽修的評價,他不僅當面告訴曾鞏“過吾門者百千人,獨于得生為喜”,還在贈給友人的詩中提及:“吾奇曾生者,始得之太學。初謂獨軒然,百鳥而一鶚。”大致意思就是,曾鞏是自己所有學生中最出眾者,沒有之一。
                王安石對曾鞏更是倍加推崇,他在《贈曾子固》中寫道:“曾子文章眾無有,水之江漢星之斗?!痹谫浗o友人的一則《答段縫書》中提及:“鞏文學論議,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?!敝卑椎乇硎?,在自己所有的朋友中,文章水平之高無人能夠與之匹敵。即使狂放自傲的蘇軾,對曾鞏也是欽佩不已:“曾子獨超軼,孤芳陋群妍?!?br />   歐陽修、王安石、蘇軾都是北宋文壇、政壇上極有影響的人物,對于年屆不惑才考中進士、大半生窮困潦倒的曾鞏,他們自然用不著阿諛奉承。因此,他們的評價應(yīng)該是中肯且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。這點與《宋史·曾鞏傳》的評價頗為相符:“立言于歐陽修、王安石間,紆徐而不煩,簡奧而不晦,卓然自成一家,可謂難矣?!庇纱?,我們也可以理解600多年后張伯行對南豐先生的推崇之舉了。
                然而,令人費解的是,經(jīng)歷了800余年的推崇之后,曾鞏在近百年來突然被冷落,以至于網(wǎng)絡(luò)上還曾經(jīng)存在某種質(zhì)疑:曾鞏入選唐宋八大家是不是有點勉強湊數(shù)的成分?
                對此,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是這樣理解的:近代以來,西方的散文觀念慢慢滲入,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散文的概念。西方的散文主要指美文,就是記敘、抒情、寫景等純文學的文章。而中國古代散文概念則較寬泛,政論文、說理文、甚至說明文,只要寫得條理清晰,文字通脫精煉,內(nèi)容充實,有一定的藝術(shù)性,都算是文學領(lǐng)域中的散文。這些文體,有的看起來比較枯燥、沉悶。曾鞏的文章雖平實有據(jù),但讀起來沒有多少美感和趣味性,因而逐漸淡出現(xiàn)代人的視線。
                富有戲劇性的是,在沉寂了數(shù)十年之后,曾鞏突然再度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。2009年11月,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舉辦了一次拍賣會,其中一幅僅124字的書法作品以1.08億元的成交價,創(chuàng)下了國內(nèi)書畫作品首次過億元的歷史紀錄,并在2016年再次亮相時身價上調(diào)至1.8億元。
                這幅作品就是曾鞏的《局事帖》。
                默默無聞將近百年的南豐先生,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驚艷世間。
                文名太盛掩功名。當拂去歷史的塵埃,能夠清晰地看見,無論是館閣十年的修史經(jīng)歷,還是轉(zhuǎn)徙七州的地方為官生涯,曾子固均留下了可圈可點的政績
                嘉祐五年(1060年),經(jīng)歐陽修舉薦,曾鞏赴京擔任史館館職,從事史籍編校工作。
                宋代承襲唐朝體制,設(shè)有人才儲備、圖書管理及作史的專門機構(gòu),名為崇文院,下設(shè)昭文館、史館、集賢院和秘閣,因三館和秘閣都在院內(nèi)辦公,亦稱館閣。曾鞏任職館閣將近十年,并不是焚香清坐、枕書而眠那般的逍遙自在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曾鞏在這期間考證、???、整理的史書古籍多達數(shù)十種。譬如《李白詩集》從770余首增加到千首,《戰(zhàn)國策》從22篇增加到33篇。
                治學嚴謹?shù)脑栠€有一個習慣,每整理完一書,他都認真作序。并且在書序方法中首開先河,不僅記錄和介紹該書情況,還將史評融入其中,對書中某一種偏向和缺失,進行論證和評議。每篇序文,輔以曾鞏原本淵博的學識和精妙的文筆,竟然都成了散文精品。清代散文家方苞直言:“用此知韓、柳、歐、蘇、曾、王諸文家,序列古作者,皆不及于固?!?br />   熙寧二年(1069年),發(fā)生了一起大事件。曾鞏的摯友王安石發(fā)起了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(guī)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,這就是“熙寧變法”,又被稱為“王安石變法”。同年,曾鞏請求外任,調(diào)任越州(今浙江紹興)通判。由此,開始了長達12年的地方官任職經(jīng)歷。
                熙寧四年(1071年),曾鞏調(diào)任齊州(今山東濟南)知州,開始全面主政一方。他除盜肅霸、治水患、興修水利工程,贏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名聲。當?shù)厝嗽谇Х鹕浇ㄔ?,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。今天,我們在濟南大明湖入口處,還能看到矗立的一面青石墻壁,上面鐫刻的,就是曾鞏任職時留下的一個個故事。
                主政齊州,曾鞏不僅體現(xiàn)了超強的施政能力,還寫下了大量的詩文作品。在《元豐類稿》一書中,所收錄的作品寫于齊州知州任上的文章有10余篇、詩70余首(占全部詩作數(shù)量的1/6),其中題詠濟南風物勝景的有五六十首。透過這些數(shù)據(jù),我們依稀可以看見曾鞏處理完政事后,泛舟大明湖,與友人吟詩誦詞的愜意和暢然。
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齊州是曾鞏人生中的一段詩意時光,那么,在洪州主政時,他迎來了最為快意的日子。熙寧九年(1076年),曾鞏從襄州(今湖北襄陽)轉(zhuǎn)任洪州。
                自39歲考中進士后赴京任職,時隔18年重新踏上故土,曾鞏感慨萬千。他在《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(jié)推》的詩中寫道:“憶昔江西別子時,我初折腰五斗粟。南北相望十八年,俯仰飛光如轉(zhuǎn)燭?!痹诤橹萑紊?,時任饒州(今鄱陽)知州的曾布、在京城任職館閣的曾肇分別趕到洪州,三兄弟有了一次難得的聚會。
                在這次相聚中,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,就是被宋代理學家朱熹評價為“本朝婦人能文者,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”的魏夫人。李易安就是李清照,魏夫人名叫魏玩,曾布的妻子。曾鞏三兄弟相見甚歡之際,在場的魏玩作聯(lián):“金馬并游三學士,朱幡相對兩諸侯。”不僅非常貼切地把三人的身份概括,還給千年后的人們,留下了一個身臨其境般的快意畫面。
                正如享受詩意時光之際還能把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一樣,兄弟之間的快意并沒有松懈政事。主政洪州期間,曾鞏同樣深得百姓愛戴。史料記載了兩個事例,抗瘟疫和擁軍不擾民。曾鞏剛到任就遇上一場瘟疫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請專門醫(yī)生對癥下藥、開放官舍安置等等,使眾多軍民的生命得到救治。時年有軍隊過境,朝廷要求安排上萬軍隊的食宿,曾鞏將洪州劃分成幾個區(qū)域,準備好住房、糧草、灶具,讓軍隊安心食宿,絲毫沒有驚擾當?shù)匕傩铡?br />   12年間,曾鞏歷任齊、襄、洪、福、明、亳諸州地方長官,均有建樹??墒?,這樣一個廉潔奉公、勤于政事、關(guān)心民間疾苦、深受百姓擁戴的地方官,卻始終沒能得到重用。究其原因,從《宋史·曾鞏傳》中可以找到答案:“呂公著嘗告神宗,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,政事不如文章,以是不大用云。”
                全力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呂公著,自然不會愿意王安石的莫逆之交更堪大用。但是,他在皇上面前找的這個理由,卻讓曾鞏沒能得到更大的才華施展機會。受此影響,人們只知其文章,不知其政績,他那能臣干吏的卓越才干,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。
                元豐六年(1083年),65歲的曾鞏與弟弟曾布、曾肇持母喪而歸時,在江寧府(今南京)因病去世。期間,已被罷職的王安石多次前往探望,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時刻。
                再過幾個月,就是曾鞏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。屆時,南豐先生的家鄉(xiāng)自然是群賢畢至、共襄盛舉。今天的我們,應(yīng)該用怎樣的方式,來對先生做一個最好的紀念?
                撫州文昌橋頭,有一方鮮為人知的所在隱于鬧市之間。這是1600余年前,一代書圣王羲之在撫州為官的歷史留痕——王右軍墨池。
                進入院落里面,能夠看到一塊立在石龜之上的碑文,上面刻的正是《墨池記》:“……羲之之書晚乃善,則其所能,蓋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豈其學不如彼邪?則學固豈可以少哉!況欲深造道德者邪……”從先人書法成就說到學習的用功,再延伸到當代為人為文為學更應(yīng)勤修道德的感慨。近千年時光流轉(zhuǎn),我們依舊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先生的良苦用心。
                院外熙熙攘攘,院內(nèi)芳草萋萋,絲毫掩蓋不住短短數(shù)百文字傳遞的厚重。站在碑文前,靜靜地讀,細細地品,真切地體會南豐先生的善良和堅守,油然而生一份崇敬。
                也許,記住先生的名字,研讀先生留下的傳世佳作,觸摸先生的人生和思想,像先生那樣做人、做事、做官、做文章,就是對先生最好的紀念。
                相信下一個千年,南豐先生還將伴著我們,繼續(xù)前行。
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馮星星
              跳轉(zhuǎn)到指定樓層
          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我要注冊   掃一掃,用微信登錄

              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              關(guān)于我們|網(wǎng)站廣告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

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14-2015 南豐圈(南風網(wǎng)絡(luò)科技) 版權(quán)所有 咨詢QQ:QQ 客服電話:13979415368
              贛ICP備14009540號 技術(shù)支持:南風網(wǎng)絡(luò)科技  Powered by Discuz! X3.5
              快速回復(fù)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