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fc486865eb040a42191a512b4460b655.jpg (34.6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2eca66f53a7c2cb38a302ef942e1dc4f.jpg (5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曾志鞏江西南豐人,從事宣傳、文化、文藝工作40年,曾任南豐縣文聯(lián)副主席、主席,2001年退休。著作《江西南豐儺文化》(2005),獲2004年~2006年民間文藝學術(shù)著作“山花獎”二等獎,另著有《趙醒儂傳》,并在國內(nèi)外報刊發(fā)表儺文化論文和其他文章40余萬字。退休前后,11次參加中國(國際)儺戲儺文化學術(shù)研討論,2006年參加“韓中日無形文化遺產(chǎn)學術(shù)討論會暨江陵端午祭開幕式”活動。8次組織南豐儺面具出省展覽,2次組織南豐儺班出省表演,2008年組織石郵儺班參加法國巴黎“第十二屆意象藝術(shù)節(jié)”演出。曾被評為南豐縣十佳人物、文化特殊人才、縣勞動模范、撫州地區(qū)60周年人物?,F(xiàn)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儺戲?qū)W研究會理事、江西省美協(xié)和民協(xié)會員。
藏在深山待人識——記“儺舞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”南豐縣上甘村神儺
曾志鞏 ∣ 文/圖
提起中國儺鄉(xiāng)南豐縣,人們無不談石郵村,其古老的儺儀和雄渾的儺舞早為學者稱道,也被眾多媒體所介紹。然而南豐具有“活化石”價值的儺文化村落不止石郵一處,上甘村神儺就是可與石郵村鄉(xiāng)儺媲美的另一個典型。因它藏于深山,云遮霧繞,鮮為人知。筆者十多次進山探訪,終于撩開它的面紗,看到那神秘的儺儀、古樸的儺舞和深邃的文化底蘊。一、傳說始唐的上甘大儺
古老的傳統(tǒng)文化常與古老的村落有關(guān)。傳承千年的南豐大儺,也在上甘這樣一個千年古村留下典型。記述大儺的神秘色彩和豐富內(nèi)容,自然要介紹村落的自然條件、歷史環(huán)境和村落主姓甘氏家族的人文歷史。
1、唐代甘氏的遷入與吳芮傳儺
汽車沿(南)昌廈(門)公路南行,進入南豐縣境,即可看到右前方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,這就是漢初長沙王吳芮派部將梅鋗祭祀過的軍山(現(xiàn)稱軍峰山),它位于南豐西陲邊境,主峰1118米。在軍峰山南麓,有一個2230畝土地面積、1300多人口的大村莊藏于其中,它稱上甘坊,與下甘坊合稱甘坊。清咸豐十一年(1861)重修《南豐了溪甘氏族譜》(下稱《甘氏族譜》)描寫其地:“高峰崒嵂,巖排其中,地忽平平,夷成平壤。一水瀠帶作了字形,因號了溪?!贝诵∑庸绕皆?,水土肥沃,宜于耕作?!陡适献遄V·世居了溪傳》記載:甘氏第一世祖甘宜,字令安,唐開元二十四年(736)生。為避祿山之亂,由江西豐城縣遷崇仁縣,再遷宜黃縣上港村。第二世甘明(甘宜長子),由上港村遷南豐縣畢富耆竹舍村。第三世甘侃,甘明之子,字子如,“大唐德宗貞元六年(790)生,公由竹舍村徙居了溪塚上南園,辟蕪為址,即今甘坊之仙軍臺下是也?!?br />
早在甘氏遷徙之前,了溪已有先民定居,《甘氏族譜》說是“土著”,即原居越人。村民傳說唐代了溪有儺,因無資料證實,筆者難于確認。但越人領袖吳芮駐兵南豐時,見軍山險峻,告誡越人為防“刀兵”之災,“必須祖周公之制,傳儺以靖妖氛”。民國《南豐縣志》卷十二“軼事”引清《石室見聞錄》云:“舊傳軍山之旁每有大聲震蕩,漢時梅鋗祭山,數(shù)人埋金錢鎮(zhèn)之,而大鳴金鼓以相勝則可免。至今西鄉(xiāng)金鼓獨多于他處,蓋緣之漢云?!边@里的“金鼓”指“驅(qū)儺”時敲鑼擊鼓驅(qū)疫。上甘位于西鄉(xiāng)軍山之旁,了溪越人之儺是其遺存嗎?令人遐想聯(lián)翩。
2、兩宋甘氏的發(fā)跡與儺廟傳說
了溪甘氏的發(fā)跡,與甘侃的兒子甘凝有關(guān)。《甘氏族譜》記載:甘凝字宏甫,號云隱,唐太和八年(834)生。因?qū)遗e進士不就,65歲入三茅山學道。道行下山時,遇潤州丹陽郡(今江蘇省丹陽縣)大旱,他布壇召雷,禱雨成功。郡人思其之德,立祠奉祀。朝廷聞迅后,敕封他為“丹陽得道靈感至圣甘氏仙師宏仁真人”,于是甘凝遂以“仙師”聞名于南豐。甘凝還鄉(xiāng)后,在軍峰山伏虎巖制煉金丹,為鄉(xiāng)民治病。后梁均王貞明四年(918)病卒,葬于了溪上坊,歷代南豐縣志都列傳記載。《甘氏族譜》又記:甘凝之子甘墾生有三子:甘保舜、甘保華、甘保雄。甘保華于“宋乾德五年丁卯(967)發(fā)栗賑饑,全活者眾,部使以聞,準制補右軍校尉?!毙N倦m為低級武散官之號,但給甘氏家族增添了榮耀。借此機會,甘氏三兄弟在了溪甘仙師墓側(cè)修建了甘仙師祠和崇福寺,在煉丹處建清虛觀(后改丹陽觀),“道釋二教,兩奉香火,遇水旱禱之陬應。四方士女,不遠千里,徼福于祠者,如響斯應?!币院蟾时K炊ň恿讼戏唬ìF(xiàn)上甘村),甘保華移居了溪下坊(現(xiàn)下甘村),甘保雄遷居雙溪(外縣)。從北宋中期至南宋晚期,甘氏家族又出了16名進士,這使甘氏家族名聲顯赫。
不過宋代甘氏尚無儺事記載。村民傳說:了溪儺與鄒氏有關(guān),原來有過兩座儺廟,最早一座建在堪頭含(注:此“含”字左邊需加“山”旁,要造字),后一座遷在后港柏樹下。宋代州縣官府有儺禮,這在《政和五禮新儀》卷一百六十三“軍禮·大儺儀·州縣儺儀”中作了規(guī)定。上甘殘留民國戊辰年(1926)重修的《石塔鄒氏宗譜》記載:“宋中葉千二公始歸南豐之石塔”,“宋元間尚二公自宜黃來為南豐縣尉,遂同家石塔”。石塔是了溪附近一個村堡(已毀),鄒尚二是宋代南豐縣尉,對官府儺與民間儺都很熟悉,了溪儺廟真的是鄒氏修建的嗎?不得而知。
3、明清甘氏的興旺與儺殿遷建
大約元明之際,了溪發(fā)生過一次特大山洪,山體滑坡,圩下村莊被毀(現(xiàn)為農(nóng)田),鄒氏與甘氏同遷現(xiàn)在上甘村所在地后龍山下。村民傳說:新遷之地先稱“鄒坊”,因鄒姓后來衰落,人煙稀少;而甘氏繁衍,人口眾多,特別是明代甘氏又出了兩名進士,甘霖(1378—1422)是永樂朝的御史,甘來(1595年進士)是萬歷朝的廣東按察司副使,甘氏成為南豐西鄉(xiāng)望族,明后“鄒坊”逐漸改稱“甘坊”。此時,了溪第三座儺神廟遷建,二個石柱刻上“甘時文助”的字樣,清晰可見。查《甘氏族譜》,甘時文無生卒年份記載,但他11個叔伯兄弟中,5個表兄都出生在明洪武十八年(1385)之前。洪武年號用了31年,由此推斷,甘時文應出生在洪武年間。其捐助修建的儺神廟當在明永樂至宣德年間(1403~1435),是現(xiàn)今江西保存最古的儺神廟。
因甘坊位于縣西邊境地區(qū),明末清初,宜(黃)南(豐)邊境密密教起義,甘坊兩次被焚,甘氏文人著作和譜牒燒毀,資料失傳。后經(jīng)一百多年的恢復發(fā)展,到晚清時,上甘坊有人口數(shù)千,號稱“八百灶”,分為六房,建有甘氏總祠和六所分祠;下坊也有人口上千,分為四房,建分祠二所。上甘坊還有一條百多米長的小街,十日兩圩,鄰縣宜黃、寧都邊界農(nóng)民都會來趕集,交換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,販賣米谷、豆子、夏布、煙葉等。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,甘坊屬中央蘇區(qū)邊沿區(qū),數(shù)年的紅白拉鋸戰(zhàn)爭,又使甘坊人口銳減,田園荒蕪,圩場敗落,但早年的村落格局依然清晰,一些明清建筑仍然保存。1949年后,上甘曾為甘坊區(qū)政府所在地,后分為上、下甘兩個村莊管理。1969年修建了簡易公路,后又建了小電站,生產(chǎn)條件和生活環(huán)境有較大變化。1970年遷入浙江移民600多人。2004年有7個村民小組,174戶,900多人口。
8e04516eb0c35bdd88aaf1861254fc05.jpg (75.2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上甘儺神殿
二、除舊迎新的大儺之禮
上甘是南豐延續(xù)時間最長的儺村之一,因儺神秘,號稱“神儺”,其實它屬《周禮》記載的民眾可以參加的季冬“大儺”之禮,因其流傳民間,亦屬“鄉(xiāng)儺”,主要儀式是“索室驅(qū)疫”。東漢王充《論衡·解除》曰:“歲終事畢,驅(qū)逐疫鬼,因以送陳、迎新、納吉也。”這種目的是上甘儺禮得以延續(xù)的重要原因。
1、上甘儺禮的基本程序
上甘儺禮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舉行一次,基本結(jié)構(gòu)程序是起儺——演儺——解儺——安座四段式。正月初一上午“起儺”,全體儺班弟子到儺神殿集中,從神壇閣樓上放下面具,搬上神壇,依次“安座”。正印與弟子穿好紅袍,點燭焚香,請神卜筶后,搬下面具奏樂出殿,再到各寺觀壇廟參神。從初一上午至十四日是“跳儺”時間,娛樂村民,祈福送吉,了還心愿。舊時先到六房總祠跳,各房給一元光洋作賞錢,謂之“發(fā)儺”,然后正印和偏印各領一班弟子到鄰村各家跳“戶口儺”。初七后,偏印率一班弟子出坊跳儺,以增加收入;正印率一班弟子留在本坊,為結(jié)婚與生子人家跳“喜事儺”和為許過愿的人家跳“愿心儺”,都有賞錢。十三和十四日跳“常規(guī)儺”,無賞錢。不同名目的儺有不同的儺舞節(jié)目安排。正月十六至十八日“解儺”,十六日和十七日家中“解儺”,白天進行,沿門逐疫;十八日儺殿“解儺”,晚上進行,有清壇、催神、插路香、演儺、搜除、解遷、辭神、送神、班師、喝彩、拜年、吃鬼子飯等程序。十九日上午“安座”,弟子聚餐,有關(guān)人員參加,祝賀儺事圓滿結(jié)束。
2、奉祀清源的儺廟建筑
儺神廟是神靈棲息之地,也是舉行儺儀的主要場所,上甘稱儺神殿,位于村旁后龍山下,坐西朝東,磚木結(jié)構(gòu),面積約90平方米。殿內(nèi)一廳六柱,廳中上面為八角藻井,下方有天井,上方左側(cè)塑土地神像,右側(cè)放歷代傳法啟教演儺先師牌座,正中上方有四層神壇,供奉儺神清源妙道真君坐像,他年輕英俊,穿袒臂戰(zhàn)袍,左手按腰帶,右手握圣筶。座前有兩尊千里眼和順風耳木雕立像。元秦子晉《新編連相搜神廣記》載:清源妙道真君,姓趙名昱,道士弟子,任隋朝嘉州太守,26歲時持刃入水斬蛟,為民除害,后棄官隱去。民感其德,立廟于灌江口,俗稱“灌口二郎”。后因神助平亂,太宗封其為神勇大將軍,真宗朝追尊圣號曰“清源妙道真君”。趙昱是道教捧出來的二郎神,原由李冰父子治水神話衍化而來,宋代流傳很廣,南豐紫霄鎮(zhèn)黃砂村儺神廟供奉的灌口二郎神也是此時“請”來的。南宋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卷六記道:六月“二十四日,川西灌口二郎生日,最為繁盛?!钋奥杜_上設樂棚,教坊、鈞容直作樂,更互雜劇舞旋?!敝两裆细蚀迕磕炅露娜找垜虬嘌輵颍瑸閮袂逶凑婢^生日。戲臺建在儺神殿對面,中間有雨篷相連,可容納千余觀眾看戲。最盛時做戲十夜,全堡30多尊菩薩都搬到儺神殿陪“儺神老爺”看戲,俗稱“老王會”。廿四日上午,全部弟子在儺神殿集中,擺上壽面,點香焚燭,為清源真君拜壽,然后吃餐壽面。此儺神后來成為戲神,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寫過《宜黃戲神清源師廟記》。儺戲同源,互為影響,深入研究南豐儺和宜黃戲,從中可以得到許多啟迪。
3、依托神廟的儺會組織
上甘大儺也是以儺神殿為依托進行儺事活動的。24名弟子中,甘姓弟子為主,雜姓弟子參與,由正印一人和偏印(又稱副?。┮蝗藶槭棕撠?。正印是儺儀的主持人和儺舞組織者,偏印是協(xié)助者。正印或偏印去世后,由一位進班最早的弟子遞補,但實際上從無雜姓弟子擔任正印的記錄。據(jù)文革后上甘儺班傳抄的“請神科儀”記載,內(nèi)中“傳法啟教歷代宗師”23名正印名單中,前列3位鄒姓師公,后列20位甘氏師公夫,可知原來儺班由鄒氏組建,后由甘姓控制。甘氏師公夫多小名,且同名同字者多,查《甘氏族譜》,甘氏第三任正印甘為橋(字友松),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生,乾隆五十二年(1787)歿。往前推算,第一位甘姓師公夫甘煥伯生活在清代初期。而鄒姓第一任師公鄒普祥因缺《鄒氏族譜》世系名冊查對,生活年代不能確定。若鄒姓師公只此三位,那么那份正印名單只是明末清初儺班重組時的記錄。
上甘大儺雖不是甘氏族儺,但甘氏控制后,甘氏家族常給予資助,撥給儺神殿11擔谷田(合2.7畝),收取租谷作為儺殿開支。
67d4e0839d13c303265a613846d37322.jpg (84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上甘儺神壇
2a6ac69e444d7c5d87aa3ae1647cf0be.jpg (106.3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上甘儺神壇近景
三、傳承古老的“解儺”儀式
《論衡·解除》曰:“解逐之法,緣古逐疫之禮也……世相仿效,故有解除。”“解儺”又稱“搜除”,即解逐驅(qū)疫,是上甘大儺最重要的儀式,和石郵“搜儺”一樣,也是古儺“索室逐疫”的形態(tài),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,驅(qū)疫角色有了變化,并增加了求子內(nèi)容。
1、緣古逐疫的“解儺”程序
上甘“解儺”先在家中進行。十六和十七兩日白天,以上甘坊房屋廳堂為單位遂戶“解逐”驅(qū)疫,正印進屋先“看燭光”,觀察蠟燭光焰的紅白狀況,推測主人家當年的吉兇,并給主人一點暗示,提請注意。進屋后先跳求子儀式舞《儺公儺婆》和《二郎發(fā)弓》,再跳搜除舞《捉刀》,并進廚房“搜除”,以保六畜興旺。
十八日晚上儺神殿“解儺”。當日清晨殺豬一頭,備辦豬頭、雞、魚、素酒、豆腐、素飯等供品。上午,本地和外坊農(nóng)民(包括商人)來儺神殿“許愿”、“還愿”和“拜契”,許愿者送上香燭、爆竹,請正印卜筶,送上紅包;還愿者酬謝儺神老爺,送上新袍短褂和香燭爆竹,敬過儺神;拜契者為孩子拜儺神做干爸,要送厚重的“祿禮”,有肉、魚、酒、面條、糯糍、香燭等,并送紅包給正印,請他卜筶,求得儺神同意,保佑孩子無病無災。晚飯前要“清壇”和“催神”,晚飯后“解儺”,有“請神——娛神——求子——逐疫——送神”等程序。請神前,正?。ɑ蚋庇。┻€要“催神”,催請各路神靈降臨;接著眾弟子從儺神殿到村外的路邊“插路香”,引導神靈進殿。請神儀式由正印主持,他默念請神詞,從南豐城隍神請起,一直請到上甘堡內(nèi)各寺觀壇廟菩薩,請各路神靈到儺神殿安座觀儺。神詞冗長,神靈太多,要請半個多小時。
2、祈求人丁的儀式舞蹈
演儺是儺殿“解儺”的娛神內(nèi)容,弟子表演全堂9個儺舞節(jié)目后,也跳兩個求子儀式舞?!秲珒拧穬H跳前面儺公儺婆對舞和儺婆坐下喂奶一段,動作幅度更大,音樂節(jié)奏加快。唐李倬《秦中歲時記》曰:“歲除日進儺,皆作鬼神狀。內(nèi)二老兒,其名作儺公儺母?!边@是記載最古老的兩個儺神,我國西南地區(qū)稱伏羲女媧,儺壇上作為人類始祖神供奉。跳《儺公儺婆》,祈求生育旺興,人丁繁衍。
《二郎發(fā)弓》由二郎神執(zhí)竹弓舞蹈。《禮記·月令》記載:仲春之月,天子率嬪妃到郊外祭祀高禖(生育之神),并給懷孕的嬪妃佩帶弓套、弓箭。又載:如果生男孩就在門的左邊掛一張木弓。弓箭是男子的象征。上甘儺神是西川灌口二郎清源真君,清源名趙昱,明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和《新搜神記·神考》都說趙昱有隨從“腰弓挾彈”者。跳《二郎發(fā)弓》射彈(誕),寓上古祭祀禖神,授弓求子之意。
3、天地水三神的逐疫形式
“解儺”最后跳《捉刀》儀式舞,由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、搜除大仙表演。鷹哥元帥是灌口二郎清源的部屬,宋元前后,許多畫家以“二郎搜山捉妖”為題畫的《搜山圖》中,都有鷹鷲追捕妖怪情節(jié)的描繪,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卷三也有趙昱“引數(shù)人鷹犬彈弓獵者”的記述。二郎清源曾入水斬蛟,當為水神,田螺大王也是他的部屬。上甘“請神簿”中記此二神能“吞魔食鬼”。搜除大仙又稱搜除大神,是方相衍化之神(即開路神君)?!度淘戳魉焉翊笕肪砥哒f其“身長丈余,頭廣三尺”,弟子高攀不上,因此裝扮者要舉著圣相表演。舞蹈開始,鷹哥元帥拿短刀先出,田螺大王持鐵鏈后上,當兩神捉住虛擬的鬼疫時,搜除大仙出場參加,并進儺神殿廚房“搜除”,將鍋內(nèi)先放好的一碗米飯端出。此時有人在廚房門口等候接去,帶回家中,說吃了可防病消災。搜除大仙返回廳堂,和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一起“解遷”鬼疫,三人同時發(fā)出“嗬——嗬——嗬”的嚎叫聲,繞場一周后,急速奔出殿門,將鬼疫押送到上堡一口水塘中,路邊有斬蛟鎮(zhèn)妖的許遜許真君殿,意在將鬼疫永鎮(zhèn)水中。這也是漢代宮廷大儺后“持炬火,送疫出端門”,并“傳火棄雒水中”的遺意。
“解遷”結(jié)束,兩個弟子在路上燒化“下馬錢”,正印卜筶三次,停鑼息鼓,大家回殿。然后在殿門口燒化兩堆紙錢:一堆燒給鄒姓師公,一堆燒給甘姓師爺,眾弟子各點一把香,圍繞火堆作揖,向師公師爺拜年。又脫下紅頭巾在火邊烘烤一下,向清源祖師致謝,各人將線香插到墻上或地上。接著“辭神”。正印念辭神詞,請眾神“早登云路,各返瑤宮”。眾人拜過儺神和歷代演儺先師,十多個弟子端碗點香出殿先行,正印持夾鼓,偏印拿小鑼,一老成弟子捧香爐(稱正爐),三人隨后出發(fā),各保持數(shù)米距離。正印行進時,凡路上拐彎處停下,用右腳搭地“畫諱”,并敲夾鼓一下,前面偏印應鑼一聲。三人走到村口,與先到達的弟子一起將神送到水口外,卜筶燒紙,送神上路。眾人“班師”回儺神殿,偏印在殿門口“喝彩”,殿內(nèi)弟子應和,放爆竹開門迎接。此時留在儺神殿的弟子已將面具裝進圣箱?!敖鈨苯Y(jié)束,已是深夜,凡在殿內(nèi)看“解儺”的人都可以吃餐“鬼仔飯”,食以禳災,辟邪納吉。吃過飯,留下幾個弟子在殿內(nèi)守夜。遇特殊情況,平時也可舉行“解儺”儀式。
4、神秘特殊的“裝跳”儀式
裝跳是上甘儺班特殊的驅(qū)妖滅邪儀式。有的人家認為房屋住得“不太平”、“不順溜”,懷疑邪魔作祟,請儺班弟子裝扮神靈驅(qū)邪。一般在正月初二至十七日晚上進行,遇特殊情況,平時也可進行,但必須提前邀請,儺班要卜筶請求神靈同意?!把b跳”儀式極為隆重,由搬師、設壇、請神、裝跳、搜索、解遷、宴請、回師等程序組成,其中主要儀式是搜索邪魅。弟子先表演全堂儺舞節(jié)目,娛悅眾神。跳《張?zhí)鞄熣賹ⅰ窌r,馬、趙、關(guān)、溫四天將接過張?zhí)鞄熃唤o的綠、紅、藍、白令旗和油紙火把,分站廳堂東北、東南、西北、西南四角的谷桶上。張?zhí)鞄燁^扎黑巾,左手拿黑令旗、桃枝、火把,右手舉木劍在廳中指揮。這時屋內(nèi)燈火通明,鑼鼓齊喧;屋外爆竹不斷,銃炮連天。兩弟子戴上猢猻面具,腳上換過草鞋,點著油紙火把,舉著鐵叉先到樓上各處照耀,搜索敲打,驅(qū)趕邪魔。搜索完畢,猢猻下樓到各房間搜索,四天將跟隨進去,張?zhí)鞄熆谀睢疤炫裰洹毙泻?,左手放訣,右手舉劍,繞房間一周后,將房內(nèi)蠟燭吹滅,出門將房門關(guān)上,防止邪魔再進房間?!把b跳”花費很大,但村民深信可以驅(qū)魔滅邪。1949年后,儺班還到5個村莊舉行過“裝跳”儀式。
0bb12fb6f189350d8862c71580cf5333.jpg (65.3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上甘“解儺”逐疫
四、豐富多彩的儺舞藝術(shù)
上甘儺舞非常豐富,從內(nèi)容說,既有驅(qū)鬼逐疫節(jié)目,也有祈福納吉節(jié)目,還有武打技巧節(jié)目,保留了漢代百戲演出風格;從形式說,既有獨舞,也有雙人舞,還有群舞和小舞劇,傳承了宋代儺舞娛神娛人的特點。
1、古樸渾厚的面具造型
上甘儺班在南豐來說面具最多,有2套儺舞面具,每套36角:開山、白祇、魁星、鐘馗(稱黑須判官)、小鬼、二鬼、福星、祿星、壽星、張?zhí)鞄?、二郎(無三眼)、馬元帥(華光)、趙元帥(趙朗,字公明,又稱財神)、關(guān)元帥(關(guān)羽,又稱關(guān)公)、溫元帥(溫瓊)、周倉、猿精、佛祖、唐僧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、懷胎和尚(又稱大肚羅漢)、瘦骨羅漢、烏眉羅漢、笑眉羅漢、愁眉羅漢、露齒羅漢、白眉羅漢、××羅漢、××羅漢、和仙、合仙、儺公、儺婆、儺崽(作一角計算),計72個;另有儺儀面具3角: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、搜除大仙,后補刻紅須判官1角,總計40角76個面具,統(tǒng)稱“圣相”。其中猿精一角為被驅(qū)的妖孽,請神詞中沒有列入儺壇神靈之中。
上甘儺面具雖然請過多人雕刻,但仍保留古樸渾厚的造型風格,人獸合一的開山、魁星、小鬼、二鬼、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等驅(qū)疫神祇,猙獰兇悍,滿臉紋飾;人物肖象的福祿壽三星、和合、儺公、儺婆、大肚羅漢等俗神俗人,端莊秀美,和藹可親;頭戴戰(zhàn)盔的馬、趙、關(guān)、溫四大元帥(又稱“四天將”)及周倉等英雄神將,威風凜凜、色彩深沉。
2、絢麗多彩的服飾、道具、音樂
儺舞服飾有紅袍和馬甲(吳語稱“背心”為“馬甲”)兩種,原為村民還愿贈送,現(xiàn)多折錢由儺班自做。凡大神(稱大角、正角)如開山、白祇、鐘馗、張?zhí)鞄?、馬趙關(guān)溫四天將、福祿壽、二郎、佛祖、懷胎和尚、儺公儺婆、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、搜除大仙等道行較高者,穿紅布長袍,下穿便褲。凡小神(稱小角、玩角)如魁星、小鬼、二鬼、和合、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、周倉、猿精、八羅漢等道行較低者,上穿雜色馬甲,合領對襟,開胯,領、腋、襟、胯等處加色邊,多束腰帶;下穿紅褲或便褲。兩種服飾除分辨角色大小外,還能區(qū)別表演:穿馬甲者,多跳高檔(無下蹲動作),動作徐緩、瀟灑;穿馬甲者,或跳矮檔(有下蹲動作),或參加武打與雜技表演,動作激烈、粗獷。頭巾又稱包頭,為一尺二寸四方紅布,四角分別寫有“清、源、祖、師”四字。
道具有45種,可分兩大類。儺為武裝驅(qū)鬼逐疫,因此兵器、巫具很多,如鉞斧、長戟、槍、鞭、關(guān)刀、腰刀、錘、叉、棍棒、長棍、鈀、玉環(huán)、木劍之類武器,紙錢、爆竹、圣筶、桃枝、竹枝、竹弓、鐵鏈、香爐、五色令旗(紅、綠、黑、藍、白)、黑巾、紅巾、草鞋、量斗、谷桶、大米、紙煤火把等巫具;儺舞表演神人故事,故寓意吉祥的生活用品不少,如筆、斗、簿、酒壺、酒杯、手巾、苧倉、團扇、馬扎凳(可折疊)等古代用品;朝簡、如意、寶扇、壽杖、佛帚、經(jīng)擔等神人寶物等。
跳儺時伴奏樂器有小板鼓(又稱博鼓、夾鼓)、大鑼、小鑼,演奏時輕松活潑。儺神殿“解儺”表演時加堂鼓、鐃鈸、碗鑼,演奏沉穩(wěn)緩慢;最后跳儀式舞時,加快節(jié)奏和強度。無專門樂手,多由老弟子兼任。
3、內(nèi)容豐富的儺舞節(jié)目
上甘儺舞非常豐富,“全堂儺”、“常規(guī)儺”和“解儺”的節(jié)目都不相同,這里只能作簡單介紹。全堂儺節(jié)目9個,依次為:(1)《開山》獨舞,表現(xiàn)驅(qū)疫之神開山的威猛與瀟灑;(2)《魁星》獨舞,表現(xiàn)文運之神魁星的激情與豪放;(3)《判官醉酒》(又稱《跳判》)三人舞,借小鬼、二鬼與鐘馗醉酒戲耍舞蹈,反映神鬼之間的關(guān)系與世俗人情;(4)《猢猻懸梁》技巧舞,表演猢猻翻弄火紙鐵叉和在單杠、雙杠上的各種靈巧動作;(5)《福祿壽》多人舞,表現(xiàn)福祿壽三星與部屬魁星、財神、和合等一起下界降福于民;(6)《取經(jīng)》多人舞,表演唐僧取經(jīng)途中收伏孫悟空、豬八戒、沙和尚三徒弟的簡單故事;(7)《演羅漢》技巧舞,表現(xiàn)懷胎和尚(大肚羅漢)虔誠禮佛和率八羅漢一同練武的表演;(8)《儺公儺婆》(又稱《牽拖》)雙人舞,表演儺婆教儺公織布,儺公教儺婆禮儀,兩人疼愛儺崽,相親相愛,舞蹈將甘坊村民紡麻織布的生活融入其中。(9)《張?zhí)鞄熣賹ⅰ啡何?,表現(xiàn)張?zhí)鞄熣偌奶鞂⒆侥迷尘?、斬妖滅邪的?nèi)容。
為本坊跳“常規(guī)儺”的小節(jié)目另有4個:(1)《白祇》雙人舞,兩弟子戴同樣面具,同樣一手持方天畫戟,一手作毫光訣,合面上場,相對舞戟。與《開山》相似,也是驅(qū)逐鬼疫的舞蹈。(2)《關(guān)公》(又稱《單關(guān)》)獨舞,關(guān)公持大刀揮舞,表現(xiàn)驅(qū)魔大帝的威武與雄壯?!墩賹ⅰ分械年P(guān)元帥,因有隨從周倉,稱為《雙關(guān)》。(3)《判官刷簿》雙人舞,表現(xiàn)判官在小鬼協(xié)助下,用筆將生死薄上姓名涂抹干凈,為主人全家延生增壽。此舞蹈用紅須判官面具,與黑須判官鐘馗有別。(4)《財神發(fā)店》獨舞,趙公元帥左手持元寶,右手拿鐵鞭,揮動舞蹈,祝愿主人家發(fā)財致富,是專為圩街商店跳的節(jié)目。 失傳的節(jié)目《關(guān)平對印》(一說《關(guān)平對刀》),內(nèi)容不詳?!敖鈨眱x舞節(jié)目3個,前面已述。
清代南豐戲班活躍,武術(shù)盛行,上甘弟子有的學過戲,有的學過武,在儺舞中自然揉合進去。在演出中插入的技巧節(jié)目,增加了觀賞性,活躍了表演氣氛。
4、形式多樣的演出安排
上甘跳儺,形式多樣,節(jié)目安排不同,本村儺神殿“解儺”和在外坊村中表演時,跳全堂儺9個節(jié)目。在上甘周圍村堡“跳戶儺”時分兩堂節(jié)目,一堂是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判官醉酒》、《關(guān)公》;一堂是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張?zhí)鞄熣賹ⅰ?、《關(guān)公》,由主人選擇或儺班安排。但一個村莊必安排一家跳《張?zhí)鞄熣賹ⅰ?,以保村莊平安?!跋彩聝庇芍魅颂暨x節(jié)目,“參新人”多跳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福祿壽》、《儺公儺婆》、《關(guān)公》,“參伢仔”多跳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福祿壽》、《判官醉酒》、《取經(jīng)》、《關(guān)公》?!霸感膬敝惶堕_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召將》?!俺R?guī)儺”本坊下堡跳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關(guān)公》;圩街分兩班跳,一班跳《開山》、《魁星》、《財神發(fā)店》,一班跳《白祇》、《關(guān)公》、《判官刷簿》。家中“解儺”只跳《儺公儺婆》(前面一段)、《二郎發(fā)弓》和《捉刀》;殿上“解儺”,跳全堂儺節(jié)目外,再加3 個儀式舞。
f7fdcde41e98ccb67fbc413492802620.jpg (7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上甘儺
五、積淀深厚的上甘儺文化
上甘大儺在歷史的進程中,不僅保留了原生形態(tài)特征和獨立品格,而且以博大的胸懷,融合了儒、道、釋文化因子,并以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藝術(shù)形式,影響著人們的生活。
1、儺的原生形態(tài)和上甘儺的獨立品格
不少學者認為:儺的起源與原始狩獵活動和圖騰崇拜以及巫術(shù)意識有關(guān)。原始人為了狩獵成功,常常偽裝成動物接近野獸,并發(fā)動襲擊,取得獵物。這種偽裝驅(qū)趕式的活動,演變?yōu)樵技倜骝?qū)趕式巫舞,進而發(fā)展為儺儀雛形。上甘的“解儺”逐疫儀式,正是這種原始假面驅(qū)趕式巫舞的延伸,是早期原生野性形態(tài)的反映,它作為儺的主要形態(tài)一直保留至今。
《禮記•月令》記載:季冬“大儺”“出土牛,以送寒氣。”農(nóng)歷十二月為丑月,丑為牛,故作土牛送大寒,其目的是抑止寒氣和陰氣對人和來年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侵害,它關(guān)注的是人類生命和生存問題。上甘儺同樣關(guān)注人丁興旺和谷物豐收,“解儺”時跳《儺公儺婆》和《二郎發(fā)弓》儀式舞,目的是祈求子孫繁衍;儺神殿塑土地神像,衣袍腹前畫“白兔銜桃枝”圖案,兔能多產(chǎn),桃枝避邪,其圖意是祈禱谷物豐收。上甘儺求子祈豐的宗旨深深烙上了農(nóng)耕文化的印記。
《周禮》“夏官”記載:儺的表現(xiàn)形式是方相氏執(zhí)戈揚盾,帥百隸時儺。這種武裝逐疫形式,被上甘儺發(fā)展為眾多神靈和英雄神將逐疫儀式,參加“裝跳”逐疫的有張?zhí)鞄?、馬趙關(guān)溫四天將和兩個猢猻,參加“解儺”逐疫的有鷹哥元帥、田螺大王和搜除大神,跳驅(qū)疫舞的還有開山、白祇、鐘馗、大鬼、二鬼、判官、二郎和周倉,儺壇上陳列的那么多神像,威風凜凜,人都不敢藐視,何況鬼疫邪魅。上甘儺龐雜的神靈角色,是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體現(xiàn)。
漢唐后,儺向世俗化娛樂化發(fā)展,民間儺舞出現(xiàn)新的角色,除唐代《秦中歲時記》記載的儺公、儺母外,敦煌儺歌“兒郎偉”還提到“鐘馗、白澤,統(tǒng)領居仙”。上甘儺舞《儺公儺婆》、《鐘馗醉酒》和《白祇》是唐代遺傳的節(jié)目。特別是《白祇》為上甘獨有。白祇即白澤神獸,原型為海豚,南朝《瑞應圖》說黃帝軒轅氏巡游東海時見白澤神獸,能人言,知萬物之精,是祥瑞之獸,又是避邪之物。上甘儺傳承的這些儺舞節(jié)目,保留了唐代民間儺舞特色。
2、甘仙師的揚名與上甘儺的道教色彩
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,源于古代神仙信仰和方仙之術(shù)。南豐是道教盛行之地,漢代了溪附近的紫霄山有方士修煉,唐代了溪甘仙師名揚南豐,宋代王文卿創(chuàng)神霄符箓派,深得崇道皇帝宋徽宗賞識。到明代,那個捐建甘坊儺神殿的甘時文表哥甘時潤,又“雅好道術(shù)”,“嘗運掌心雷以擊妖”?!陡适献遄V》記載,他還“以三十金修葺崇仙觀,復施田二十五石,以瞻道流?!钡澜膛c儺在發(fā)生學上本有相同淵源,甘氏崇信道教,當然要在他們控制神儺中納入道家的信仰。
首先是道教人物登上了儺壇。儺神殿主神灌口二郎本為治水英雄李冰,后被道教捧出來的灌口二郎清源真君趙昱擾得含糊不清,只好不稱其名。道教始祖張?zhí)鞄熢膊皇莾畨鹘?,當《召將》列入儺舞?jié)目后,張?zhí)鞄熀婉R趙關(guān)溫四天將成了驅(qū)疫斬妖的主力,外坊跳儺,必跳《召將》逐疫。《裝跳》儀式更是張?zhí)鞄煹膶@?,由他直接率眾斬妖除怪?br />
其次是道教三官信仰影響了“解儺”形式。道教信奉三官(又稱“三元”、“三元大帝”),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傳說天官賜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上甘“解儺”中的鷹哥元帥、搜除大仙、田螺大王是上甘古儺獨有神祇,但仿道教三官形式而組合,象征天、地、水神聯(lián)合驅(qū)疫。
再者是道教的齋醮儀式滲入儺儀之中,如儺殿設儺壇,開箱用劍訣,出神用火訣,催神有存想,請神誦祝愿,跳儺畫符諱,解儺念咒語,辭神捧香爐,送神畫“鬼罡”,班師用勸訣等等,這些符箓咒訣都是從道教科儀中引進來的。
3、佛教的滲入與上甘儺的佛家內(nèi)容
佛教是外來文化,被中國改造而納入華夏傳統(tǒng)文化體系。南豐佛教傳入較晚,但傳播很快,從初唐永安寺的創(chuàng)立到唐末,《南豐縣志》記載的有67座寺院。甘坊雖無佛寺,但反映佛家內(nèi)容的《演羅漢》和《唐僧取經(jīng)》還是擠進了上甘儺舞之中。《演羅漢》是一個技巧節(jié)目,其中大肚羅漢一人表演虔誠禮佛,他和八羅漢演武,既傳承了漢代百戲演出風格,又傳達佛教思想。佛教認為,羅漢等級僅次于菩薩,獲得羅漢這一果位,可以熄滅一切煩惱,圓滿一切功德,不再投胎轉(zhuǎn)世受所謂“生死輪回”之苦。因此,上甘村民生子請儺班“參伢仔”時,都喜歡跳《唐僧取經(jīng)》,意在祝愿孩子將來功德圓滿。
4、御史公《規(guī)訓》與上甘儺的儒家禮儀
儒家文化作為華夏民族正統(tǒng)文化的代表,一直是封建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(tài),民間儺文化不能不受其影響。宋代以來,南豐儒學盛行,至清末中進士者368人,其中甘坊就有18人人,特別是明代御史甘霖,他所作的《御史公規(guī)訓》一直刊刻在《甘氏族譜》中,規(guī)范了甘坊五百多年,也影響上甘儺五百多年。主要在五個方面:
一是宣揚讀書致仕?!队饭?guī)訓》“家教”說:“子姓當以延師教子第一事,世家大族,全賴讀書人維系紀綱。”他雖說“讀書不專為進取功名”,但可匡持風俗,知禮明義,繼往開來,致君澤民。讀書中舉,榮宗耀祖,是世人追求的目標。上甘儺引入《福祿壽三星》節(jié)目,其中“魁星點斗”和“天官賜?!蔽璧妇褪沁@種思想的反映。
二是遵循儒家禮儀?!队饭?guī)訓》“禮俗”說:“俗之美者,惟禮可以成之;俗之惡者,惟禮可以易之?!睆闹艽羶伤?,儺都列入官方禮儀之中,明代也一度恢復儺禮。上甘儺自然按儒家禮儀規(guī)范??鬃诱f:“禱祠祭祀,供給鬼神,非禮不誠不莊?!毕騼衿砀>鸵炊Y獻供,討好神靈。上甘儺神殿“解儺”,神壇前要擺魚、肉、雞三牲供品及干茶、素酒、素飯、糍果等。請神詞說:“果盒禮酒,珍饈美味列在眾神座前,統(tǒng)祈歡容笑納,莫為責怪”?!妒酚?amp;#8226;封禪書》說:“古者祠天地皆有樂,而神祇可得而禮。”上甘儺神殿“解儺”,晚飯前以樂催神六變(演奏一遍稱“一變”)、晚飯后以樂催神九變的儀式,正是按《周禮·大司樂》所載:六變“天神皆降”,八變“地祇皆出”,九變“則人鬼可得而禮”的禮儀制度執(zhí)行的。
三是反對邪術(shù)巫禱。《御史公規(guī)訓》“禮俗”說:“遇有疾病,當小心審求醫(yī)藥,不得聽信邪術(shù),專事巫禱。……一切迎神賽會,聚眾燒香,私立庵觀,朝廷俱有禁條,不得以此煸誘愚民壞亂地方?!备适献嫦雀誓欠偟琅傻碾贩庹嫒?,儺班正印雖然要傳承一些巫術(shù),“解儺”時也有一些符咒,但都在道教允許范圍之內(nèi)。但上甘沒有迎神賽社之舉,儺人不搞巫術(shù)表演,正印不為人降神治病,弟子都是農(nóng)民,沒有巫師之類活動。
四是提倡簡樸節(jié)儉?!队饭?guī)訓》“禮俗”規(guī)定:“歲時會飲當從簡潔,肴菜六品,一湯、一糍,酒以杯之大小分量而飲,斷不可行令點燭。飲食糜費,何不惜之。”這雖是對會飲禮而言,但也貫徹到儺事活動中。每次“解儺”結(jié)束,弟子聚餐伙食都很簡單,除一些豬肉外,就是豆腐、白菜、蘿卜之類,從不大吃大喝,也不行令劃拳。只是貴客來時,備上一點低檔酒。弟子跳儺在村民家里吃飯也不講究吃喝,一些好菜留還給主人待客。
五是極端輕視婦女?!队饭?guī)訓》“禮俗”又說:“男位乎外,女位乎內(nèi),此定分也。故婦女不得宴飲,不得登山入廟。雖鄉(xiāng)居,悉系宗族,自親房賀正婚外,不得時常來往及通衢行往,責在其夫與子。如有違者,尊長須戒諭之?!边@條規(guī)定,暴露了儒家極端輕視婦女的思想。反映在上甘儺事中,是婦女不準參加儺禮活動。儺神殿“解儺”之夜,路上插香后,婦女不準行走,更不準進殿觀儺,甚至儺神殿弄飯都沒有資格,至今仍然如此。
上甘儺可確認的時間有五百多年了,它承載遠古的文明信息,粘附儒道釋的文化內(nèi)容,步履蹣跚地走來。它畢竟蒼老了,跟不上時代的步伐,漸離我們的視線。2001年7月,香港鳳凰中文衛(wèi)視臺和天津電視臺攝制的《尋找遠去的家園》將它拉回我們的視野,同年上甘村6名儺舞藝人參加了天津電視臺的首播儀式,人們開始關(guān)注它,學者進村考察它,村民積極保護它。我們欣喜地看到:上甘儺班吸收了十多個年輕弟子跳儺,中國儺戲?qū)W研究會會長曲六乙先生題寫的“儺神殿”匾額已經(jīng)掛上,一條水泥馬路正在修進村莊。大家期待:上甘儺和石郵儺一樣,在現(xiàn)代文明社會中,能固守它的家園,重塑它的輝煌。
a6e5e3e3e7e905bd0e45a2c85e032388.jpg (40.1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0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7-3-18 10:20 上傳
作者與同仁南豐儺文化考察留影
本文原載《南豐縣政協(xié)文史資料》第12輯(2008)經(jīng)作者授權(quán)發(fā)布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編審:劉禎編輯:江棘
|
|
南風網(wǎng)絡科技 www.nf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