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南昌7月19日電 碧荷搖滟,橘林叢生,眼前的古竹村是此般景象。承載千年歷史的古竹村究竟沉淀著哪些古風(fēng)遺跡?7月16日,本網(wǎng)踏訪了這座古老的村落。
村落竹林遍野,古竹村也因此命名。古竹村地處江西省南豐縣白舍鎮(zhèn)東南方,14公里的山村水泥公路連通著村莊與白舍鎮(zhèn)。村落向南北延伸,從山頂俯瞰形如三把金交椅子。古代贛閩官道貫通于此,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后裔為避戰(zhàn)亂從福建遷徙而來,諸多歷史元素塑成了這座贛閩文化交融的村莊。
古老建筑映顯多元文化
古竹村內(nèi)古風(fēng)建筑數(shù)量眾多,一門一墻,一瓦一梁,無不映顯多元古文化。
村西南處有一古戲臺,始建于明朝。整脊龍吻雙尾,飛檐雕飾卷草鏤空,斗拱放射相疊,戲臺前方懸有“半入云”三字的匾額。建筑規(guī)整纖巧,古竹村的村支書劉方忠介紹,每年農(nóng)歷五月十三,村民會聚于戲臺共慶關(guān)帝誕辰。村內(nèi)建筑多以明清建筑為基礎(chǔ),而現(xiàn)存的六棟祠堂皆為穿斗榫卯結(jié)構(gòu),高門重檐。
踏著青石板,繞過上百年的羅漢松與銀杏樹,“劉炳炎公祠”出現(xiàn)在眼前。青磚灰瓦有些斑駁,先前廳已塌毀,綠青塔成片而生。正廳兩側(cè)的木壁雕刻著“忠、孝、廉、節(jié)”四字。細(xì)看不難發(fā)現(xiàn)精致的雕刻,龍鳳,鳥語,人物匯成的浮雕依稀可見。村民說,劉氏重視教育,曾經(jīng)的黃泥書院雖已毀壞,宋代以來前后培育出6位進(jìn)士,8位舉人,30位貢元,這些有學(xué)之士的牌匾就懸掛在祠堂之上。
而普通民居也頗有風(fēng)味,“八”字開的院門,青石或麻石砌成的臺階,石雕窗欞以及各式磚雕讓人瞬時遁回千年之前。
此外,民國時期的匾額在村中可尋,漢初文化在木雕、照壁及藻井中亦能循跡。作為紅色蘇維埃革命的延續(xù)地,戰(zhàn)時的標(biāo)語與紅色遺址仍有保留。
民俗與傳說織造古風(fēng)神韻
行走在清幽的古巷之中,嬉戲的孩童從身邊奔走,老人們聚在一起剝著蓮子,古樸的民風(fēng)是千百年的文化世代相傳么?
村西的“三帝宮”建于清乾隆年間,每年陰歷五月十二村民會來這里進(jìn)香。祭拜“關(guān)公”等神像,在裊裊的青煙中透著村民驅(qū)邪除疫,向往安樂生活的愿景。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,村民則會去戲臺唱戲,村中有考取功名或娶妻生子,也會前往戲臺慶賀。
遙望青山,迎看碧塘,村中每戶門前都有池塘與排水溝,這和古老的風(fēng)水息息相關(guān)。信奉水能“蔭養(yǎng)地脈”,而住戶中的天井可使四水合一,村支書說,村莊始建之時,風(fēng)水先生觀水而合陰陽八卦,在村中挖掘100口水塘,寄托“通財路”之望。
行之將累,村支書在一口古井窯上一瓢清水飲下,一口清水甘甜回味,這樣的古井在古竹村有五口。這些雙口井喚作“鴛鴦井”,青石鑲嵌的水井歷經(jīng)歲月的打磨變得光滑,村民相信飲井中水,可滋潤平和,延年益壽。
遠(yuǎn)處池塘邊老人雙腳浸沒在綠水中,接連的荷花含苞待放。民間傳說“有葉有荷才能留住人”,所以古村的水塘大都栽種著荷花。千百年前的這片土地是劉氏宗族生活的沃土,而今與荷花相伴的村莊多是老人與小孩。
不能消逝的千年古村
村支書劉方忠?guī)е恍衼碓L者去他家中片刻歇息,他介紹說,村中居民不足五百人,許多人都搬去城鎮(zhèn)中生活。村支書的兒女都在外地,村中有許多像他這樣的中老年家庭仍住在古竹村,滿山的蜜橘和大片的荷塘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。
城鎮(zhèn)化的發(fā)展,使中國許多村莊逐漸消失。古竹村,座落在武夷山余脈之上,位置偏僻,交通閉塞都不是青山碧水能夠填補(bǔ)的。這些古建筑與文化,讓人領(lǐng)略千年遺風(fēng)的同時,迎著街巷的婦孺,顯得有些寂寥。村子的公示處貼著一大串名單,村支書說有許多村民貧瘠傷病,需要幫扶。發(fā)展與保護(hù)這個文化深厚而寧靜質(zhì)樸的村莊,是需要探索去計劃的。
跟隨著蜿蜒的公路,古竹村消失在視野中。歷史千百年的沉浮都刻在一磚一瓦中,文化的沉淀需要理解,也需要傳承。千年古竹村,古風(fēng)未減,發(fā)展的腳步也不會停止。(時雨、董丹)
LOCAL201507200716000587516740770.jpg (90.0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6 上傳
遙望青山,迎看碧塘,村中每戶門前都有池塘與排水溝,這和古老的風(fēng)水息息相關(guān)。
LOCAL201507200717000000481559174.jpg (102.1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6 上傳
古竹村內(nèi)古風(fēng)建筑數(shù)量眾多,一門一墻,一瓦一梁,無不映顯多元古文化。
LOCAL201507200717000039693532520.jpg (78.5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7 上傳
古竹村內(nèi)古風(fēng)建筑數(shù)量眾多,一門一墻,一瓦一梁,無不映顯多元古文化。
LOCAL201507200717000051238047210.jpg (107.4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7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7 上傳
一座古宅門前安放著一塊百年之前的“系馬樁”。
LOCAL201507200717000078599183464.jpg (110.7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5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7 上傳
古竹村老宅外墻的青苔似乎在訴說著它的源遠(yuǎn)歷史
LOCAL201507200717000096943437625.jpg (79.6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8 上傳
一塊石磨雖已廢棄,但保存完整。
LOCAL201507200717000106725171062.jpg (109.0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8 上傳
古村的步道都是古時的大青石鋪設(shè)
LOCAL201507200717000127531984979.jpg (111.5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4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9 上傳
古村的步道都是古時的大青石鋪設(shè)
LOCAL201507200717000230162617412.jpg (119.9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3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9 上傳
眾人拾階而上,探訪神秘的千年古村。
LOCAL201507200717000298508272776.jpg (119.2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1:59 上傳
古竹村有5口清澈甘甜的古井,這些古井至今仍在使用。
LOCAL201507200717000347641500369.jpg (87.0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2:00 上傳
古宅門板上的手工雕刻,至今看來仍栩栩如生。
LOCAL201507200717000367160043044.jpg (86.8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2:00 上傳
建于南宋時期的“黃泥書院”保存完好。總祠堂內(nèi)懸掛的“會科”牌匾記錄著當(dāng)時考取功名的人士。
LOCAL201507200717000417556482847.jpg (82.4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2:00 上傳
古竹村有多口池塘,這些池塘集防洪、防火、抗旱、降溫、洗刷、養(yǎng)魚等功能于一體,體現(xiàn)了古竹村先民的智慧。
LOCAL201507200717000560540550475.jpg (131.1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15-7-20 12:01 上傳
地處偏遠(yuǎn)的古竹村古村落亟待保護(hù)。文化的沉淀需要理解,也需要傳承。